贠曲史话十六第十六章丧葬祭奠

一、备葬

中华民国期间,寻常人年逾六十,就备寿枋(棺枋)、寿材(棺材)、殓衣(去世后穿衣),请阴阳师长下罗盘,看择泉台。寿枋以柏松为甲等料,桐木次之。枋厚2.5寸至3寸,别离称“二五子”和“三寸墩子”。寿材以柏枋做底松枋为帮的称“铁底铜帮”,以四页枋做成的称“四页瓦”,以十页枋做成的称“十大块”,以十二页枋做成的称“十二圆”,用枋逾厚愈少愈好。也有十四绺、十六绺的。做寿材寻常选在平年或闰月,盛夏做出的活儿好。做寿材快成活时,女儿每人要给工匠送一件衣料以表谢意。寿材做好后表里油漆置家中备用。寿衣以绸缎为料,备5—7件,男长袍短褂,女为衣裙。泉台查办“头枕疙瘩,足蹬凹凹”。家寒者或非寻常归天的,被薄板棺材,乃至卷芦蓆掩尸以土为安。20世纪下半叶,广大将墓室当时用砖箍之称“箍墓”,有的还粉刷其壁,在墓室口旁刻对子。

二、初丧

人死即请系族老媪整容、穿衣、蒙面,抬置木板上,男停尸于屋里面堂,女停内堂,点灯一盏长燃不熄(水灯),举家穿白带孝,焚纸抽咽烧“倒头纸”。接着在门头挂“纸爪”以示意该家有丧,同时向亡者嫡派亲属报丧。亡男向外氏、亡女向外家要馍带于亡者手上,系族众孝待嫡派亲属怀念后殓木(殓尸入灵榇)人,用麻纸包灰(麦秆)镶尸为小殓,纯麻纸镶尸为大殓,但不封棺口称“不打合材”。当日即向同宗首要亲戚、友人“报丧”,恐报漏,在家门口贴“恕报不周”字条道歉并配置室内灵堂。亲朋闻悉,第三天带纸泊、钱物前来吊孝。各方到齐,开棺仰慕遗容、怀念,将棺材封锁叫“打合材”。人到葬埋前,孝子轮番守灵彻夜不眠俗称“坐草”。

三、葬礼

葬礼(跪拜典礼)寻常在埋葬前一天实行。是日在户外设灵堂,请乐人演奏,请总办理事。总管将村邻帮手执事者合做并公告“执事单”,明晰礼宾、接客、馍案、菜案、茶水、烟酒、乐人等人员,在总管统一头领下各执其责。当日午时缘起,孝男孝女均手持香火,挨次在灵堂上香。而后随鼓乐队到村口接待亲朋密友所送来的挽幛和祭品,俗称“迎礼”。寻常挽幛为黑、白布,祭品为贡馍、花圈、烧纸、冥币。女儿祭品最重,寻常有贡馍、明旌、烟酒、食物、纸轿、纸柜、垂灵纸、楼楼山、摇钱树、金银山等,迎礼毕就餐。下昼族中侄须眉弟身穿丧服,头带孝布随鼓乐队端饭盘,带香烛、烧纸等由外甥掌灯、辈幼者执魂幡在同族年父老率领下单程以辈一一去祖坟引其魂,称“请灵”,女婿及女孝在门口迎灵,请灵收场后由两客(出嫁女或侄女)两主(儿媳或侄媳)在鼓乐队率领下提水壶、执条帚、拿笼笼、簸萁将墓内清扫清洁谓之“省墓”。至夕,主孝对客人施“全礼”者馈礼(七尺白布),名为“酬谢孝”,孝男孝女对逝者“献饭填柜”,献饭是孝子们按男左女右跪成两行,在哀乐中挨次从后到前把生涯用品、食物等跪拜物逐人举眉高,左右各萦绕三圈,转达到灵前摆放。填柜行将整个亲朋送来的烧纸、冥纱逐页放入纸柜中。户外灵堂点亮棺罩,演皮影唱大戏。

四、发葬

发丧寻常安顿三到七天(出七)入葬,非寻常归天也许随殓入葬。入葬前按照逝者生辰及寿终时候等,由阴阳师长算相差葬时候。寻常发葬多在日出卯时实行,先由乐队率领男孝对邻居邻人见礼约请,再由主孝灵前点纸,掌击棺木三下“惊灵”,随之,众抬棺木者向前启灵,起身炮响起,棺木抬至大门前装上龙杠,罩上棺罩,棺罩上龙头腾贵,龙尾翘后。灵前跪拜,外氏、丈家别离对主孝夫妻佩挂绸缎被面,称之“披红”,以示报答对逝者生前的贡献。跪拜收场,孝男孝女身系草腰(草绳)手执纸棍,火炬开道,鼓乐领头,孝男灵前扯纤,孝女灵后扶棺,棺木慢慢前行。沿路扔撒纸钱,经由邻居邻人门前均有火堆点燃礼送,遇十字路口男主孝摔纸盆。棺柩入穴后,主孝头顶覆棺被子(被内包裹泉台四处起出的黄土各一小把)送回家中。村人填埋拥冢,孝子见礼,焚纸致祭。当日下昼,逝者家眷按“执事单”的名单,给每人筹备一份菜、馍及礼物(四样小礼)送其家以表谢意,也称为“打撒”。午时吃包子、饺子。

葬后三日内,天天薄暮孝子用麦草绕新冢焚烧称为“打怕怕”,并口中有音:“打、打、打打怕怕,小鬼来了不怕它,它打你,你打它”。第三日的“打怕怕”要培土圆坟。后首要孝子为逝者过“七七斋”,即从死之日起以七天记称为“一七”、“二七”、“三七”直至“七尽”。每逢七日,前一天薄暮要到坟地请灵,越日午后到坟地烧纸怀念,若某七逢七逢八日,则出嫁女制一纸伞置坟头,意为隐匿阎王鞭挞。逢“三七”、“五七”、“七尽”首要亲戚必到。之后还要过“百日斋”、“周年斋”、“三周年”跪拜。三年斋为一天,前半日为白事,后半日为红事;若大过则两天,前一天为白事,后一天为红事。父母之丧,儿女必守孝三年,守孝期内士不该试,官不莅任。

五、祭奠

家眷存奉“供奉祖先之神位”的“爷婆”,除夕悬于正堂屋壁跪拜供奉。晴朗节,户族男性老少到祖坟圆坟培土、磕头烧纸、插纸杆“上坟”。十初一日,出嫁女在坟地焚薄棉纸衣,儿孙们薄暮在门前烧纸制棉衣和纸钱谓之“烧棉裤袄”。

六、治丧布告

讣告

用白纸寻常贴在逝者家门口或村道众人园地。其写法简繁不一,摘两例讣告以下:

题目:讣告。正文:家严*府君讳**,恸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定于*月*日在家进行跪拜典礼,越日辰时发灵埋葬,谨告亲朋密友知之。题名:不孝男***率妻***率子***同泣跪启并署日期。

题目:讣告。正文:**伺侯无状,痛遭先妣*太君讳**,恸于****年古历*月*日*时病卒于内寝,距生于****年古历*月*日,享年*旬有*。家眷等陪侍在侧,亲视含殓,指日遵礼成服。定于*月*日在家跪拜,越日晨时发灵埋葬,哀此讣闻。题名:哀子***泣血谨启并署日期。

引魂幡及牌位

引魂幡上为白纸糊成的三角形,其下垂三条纸带。清至中华民国期间,人去世后制两个引魂幡。一个为引逝者魂用的,在三角形中写“宝幡接引”四字,宝、接、引三小字别离置上、左、右三角,幡一大字居中。下垂三条纸带左写“金童引上天国路”,右写“玉女接入地府门”,中写“*老良人(*门*老孺人)讳之灵位”;一个为引逝者已故上辈及平辈魂用的,红纸制做,其三角形中同上。下垂三条纸带左写“慎终须尽三年礼”,右写“追远常怀一片心”,中写“三代祖先之神位”。中华国民共和国树立之后,渐多制一引魂幡一幡两用。逝者如有重孙加制红幡。“三年斋”备白红两个引魂幡,前半日为白事,幡写“***之灵位”,后半日为红事,幡写“***之神位”。

逝者牌位写:“显考*公(先妣*门*氏)讳**之灵位”。

七单

纪录逝者殓葬时候及七七期内冒犯的票据。寻常由阴阳师长抄写。题目:讳帐或七单。其体例大概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逝者尊称、生辰、扼要一生、选墓方位、逝因、下葬时候。如显考*府君,(显妣*门*氏)讳**生于***年*月*日,毕生劳务,年高德劭,因病卒于****年*月*日*时*分,享年*旬有*,择泉台于村**方,穴***(指阴宅方位如丁山癸或坤山艮等)向,深*尺*寸,*月*日动土修基。*月*日*时埋葬。为痛苦追悼,特列七单于后。第二部份是逝者寿终的第一个七日至第七个七日和百日及周年祭日(古历)。第三部份是孝男姓名和日期。第二部份有把*七的七字第二笔的竖弯钩写的希奇大,日期写在竖弯钩的悠闲内,也有将*七写大,日期写小在其下方。

明旌

铭旌也叫明旌,是竖在棺木前标识逝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最早为有官位的逝者儿女请有官位的人题辞抄写,取“以死者为不成别已,故以其旌旗之”之意。后布衣去世也袭之,寻常由逝者女婿、侄女婿或外甥在进行葬礼时,用竹竿做架竖搭七尺红布制成,用白粉在上抄写献于灵前。启灵时,把铭敷于棺关上,下葬时要把抄写题衔等人姓名条取下(俗传活人姓名不能埋入墓内)。抄写体例随史籍进展而演化。最早寻常写“*官*公**之棺木”或“先考(先妣)*府(*门*氏)**大人之棺木”。后变成三部份:第一部份在明旌右上竖写逝者姓名加颂词称呼,如:“盛德望*公**大哥人(大淑德*母**老孺人)千古”。第二部份在明旌正中竖写祭语,如:“西山牧鹿”或“瑶池舞琴”或“荣归佳城”等,第三部份在明旌左下竖写送旌人姓名加身份称呼和悼辞如:承命下愚婿***、***夫妻敬挽。也有在第一部份上写“铭旌”或“恭旌”,第二部份写“盛德望(大壶范)*公(*门*氏)讳**大哥人(**老孺人)享寿*旬有*之棺木荣归佳城”,第三部份同前。尚有一种中竖一举动绣字制式填空形式,如“古显——之铭旌”,填空文字为“考(妣)*府君(*门*氏)讳**”后署送铭旌者名。

境内亲朋密友为逝者送铭旌的没有,境外送铭旌的方法和体例有模仿之处,故述之。如青海民风载,送给逝者是男性的写:“时故先考*公**生前为人平正,品格正直,温良恭俭,诚朴淳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慷慨解囊,济困解危,于今归天亲朋密友以赠德之铭旌”,后署送铭旌者姓名。是女性的写:“时故先妣*夙儒人之为人也,内治家有道,外而料事精详,人理闭塞,性气宁静,顾待家眷,辑穆邻里,享寿**晋*,于今归天,邻友亲朋以赠德之铭旌”,后署送铭旌者姓名。

祭幛

祭幛寻常为七尺以上的黑、蓝、白色布。挽父老、挽同侪、挽后辈都可用之。挽父老的写法形似明旌,挽同侪的写法幛上方写“痛苦哀悼**师长(姑娘)去世”。中大字写“音容宛在”或“名垂青史”等。下方写“重订来世***哀挽”,如送幛者与逝者系亲属同姓,送着可只签名不写姓。挽后辈的写法如侄子亡幛上方写“亡侄**”,中大字写“遂成永别”。下方写“叔**哀挽”。

花圈

20世纪中期,境内哀悼逝者敬赠花圈渐渐广大。花圈挽带(喜联)用白底黑字抄写,字体以行书、正楷为多。花圈正面右侧挽带(上联)写逝者的名字和哀挽词,左侧挽代(下联)写敬送单元称呼或部分名字及“敬挽”、“哀挽”、“泣挽”、“叩拜”、“哀献”等词。如上联罕用“追悼***师长(姑娘)”、“痛苦哀悼**大哥人去世”、“**大人千古”等;下联罕用“***敬挽”、“***拜挽”等。格式上,高低联平贴,下联挽带起字比上联起字地方低一两个字。挽带下端剪出两个尖角。上联对逝者的称呼同铭旌。似乎事之妻去世,按其妻姓称“*夫人”,共事之父去世,按其父之姓称“*大哥人”,共事之母去世称“*母*孺人”。21世纪初,哀悼逝者敬送花篮渐成时髦。花篮挽携同花圈。

喜联

用白纸抄写,但遇婚凶事同时进行时用黄纸、在逝者故未满三周年其家过春节联用蓝纸抄写。摘境内喜联以下:

通用喜联

良习常与乾坤在英魂永垂世界间百世流芳

追悼不忘亲教导情怀扔忆旧音容德范常存

平生俭约留经典一生辛勤传家风善事永远存在

一生精力归华表合座血泪撒云天痛苦哀悼

父丧喜联

呜呼严君跨鹤去哀哉孤子满眼愁遗爱千秋

一天雨雪凋椿树满目云山惨棘人天人同悲

日暮风凄椿庭暗时临春至枕块寒遗愿永昭

锦堂月黯半夜夜慈父年底十月天浅笑幽冥

丁忧喜联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淑德长昭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懿范犹存

严父昌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音容宛在

抱病三月良医难疗不治症辞世刹那庭堂满盈哭母声德及故乡

专用喜联

东床无依何所赖东床有泪几时干(挽丈人母)

裂肺撕肝儿寻父捶胸顿足我哭君(挽夫君)

人去帏空难见影琴失弦断不知己(挽内人)

红事白事红白之事哭得笑得啼笑皆非(婚丧同进行)

哭哭笑笑啼笑皆非进相差出相差两难(红白喜讯联)

千古善人居福地百年瑞气胡佳城一湾秀水绕明堂(合墓内用联,中联适用。前联额:世外桃源,后联额:别有乾坤)。

赴归西天居福殿离却尘世入瑰梦步来阴府栖仙宫(合墓内用联,中联适用。前联额:百世流芳,后联额:贻尔宏福)

福门四时绕紫气堂中春秋享安逸(墓联)

守制三年时已过思亲百载恩难忘(三周年联)

儿孙已除三年服宅舍欣逢百世昌(三周年联)

墓碑文的写法

墓碑文寻常包含逝者的尊称、生卒年代,一生体验,姓名,立碑人等四部份。但多将一生体验改成概评与第一部份合。摘其父母墓碑与合碑写法以下:

父母墓碑寻常创立,碑文第一部份在碑右上方竖刻“严父(慈母)生于****年**月**日,卒于****年**月**日,享年*旬有*。第二部份在碑中竖刻显考*公(先妣*门*氏)讳***之墓,讳字字体小于另外,置中。第三部份在碑左下方竖刻儿***率妻***率子***率孙***;女***率子***率孙***叩拜及立碑日期”。

父母合墓于上不同的是在碑右上方别离竖刻父母生卒日期与享年,碑中并排竖刻父母姓名并注合墓,父母不是合墓而立合碑的署合碑。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