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衙门没有一百,也有两百,有时候,皇帝脑袋瓜子一热,往往一个衙门就设立了,小编写到这里,也许有很多读者朋友不信,那小编就给您举一个例子:清朝最重要的官署衙门——军机处。
雍正七年(年),为了对西北用兵,朝廷设立了军机处,雍正十年,军机处改称为办理军机处。在军机处之前,清朝如何用兵,是需要议政王大臣和皇帝一起商量的。而到了年,责任内阁成立,而军机处被撤销。
清朝最长寿的衙门,就是打牲乌拉衙门。这个衙门自从清朝立国时就成立,一直到宣统退位才撤销,这个衙门为什么这样彪悍,伴随着清朝一起成长,一起发展,并一起消亡?它究竟是干啥秘密工作的,知道的人怎么这样少?您想要知道其背后的秘密,那就让小编给您一一揭秘。
清朝以孝立国,祭拜神灵、祖先必不可少。要知道,清朝的祖先可都是正统的东北人,顺治()年定鼎中原,为了孝敬祖先,让祭品最大限度地合服老祖宗的口味,必须进贡正宗的东北祭品,然后将其摆在清朝各位皇帝和后妃的供桌上,这才合服清朝的礼制。
顺治迁都北京后,设立了四大朝贡衙门。其中江宁、苏州、杭州三处为织造朝贡机构,唯有吉林打牲乌拉衙门,是进献东北特产的鹿肉、鲟鳇鱼、蜂蜜、鹿尾、松子等祭祀用品、以及祭祀用品配料的地方。
吉林打牲乌拉衙门都送什么朝贡之物到京城。小编查了一下,朝贡之物都有这些:
从吉林到京城,要走一个多月的时间,比如鹿脊肉可以晒干,而鲟鳇鱼、鹿尾和鹿肉等物必须要保鲜运输,马车走一个多月的时间,贡品到了京城,岂不全都腐烂变质?
冬天时候的朝贡,可以借助天气的寒冷,将朝贡的鹿肉和鱼等物冻成冰疙瘩,这些被冻的保鲜之物,可以安全地从吉林运到京城,但春夏秋三季的朝贡如何运输?吉林打牲乌拉衙门是如何对这些东西进行保鲜的?其实他们还真的有一个绝招。
这个绝招叫——“冰养”。
明朝渔业专家黄省曾在《鱼经·江海诸品》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有鳓鱼,腹下之骨如锯勒,故名。出与石首同时.海人以冰养之,而鬻于诸郡谓冰鲜。”
这里的冰来自何处?来自冰窖,冰窖的冰来自何处,来自冬天的河面……提起冰养,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时候,当时有一种职业叫做凌人,他们负责干的事儿就是藏冰,《周礼·天官·凌人》这样记载: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冬天的时候,凌人负责采来大量的冰块,将其堆放在了地窖之中,上面覆土,做好保温的工作,到了春、夏和秋三季的时候,虽然冰块会一点点的融化,可毕竟融化缓慢,而剩下的冰块也就足够保鲜之用了。
在吉林到京城的官路两旁,每隔一段路程,就会有一个冰窖,供打牲乌拉衙门运送贡品的马车随时加冰,保证朝贡之物不会变质。
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在运送鱼类的时候,曾经有将鲜鱼放进凝固的猪油内,进行保鲜的方法,可是这招儿在夏季不能用,因为猪油会融化,一条鱼,或者是几条鱼可以用,而打牲乌拉衙门大批量的朝贡用“猪油保鲜”这招根本没法用,而冰养,才是打牲乌拉衙门朝贡的压箱底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