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92220.html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秋节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到了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最是圆满,这也是一种团圆的象征,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所以到了这一天,远在天南海北的人们都会返回老家,与家人一起共度团圆。月有阴晴圆缺,古时候远离家乡的游子,常常借着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中秋节之所以又称拜月节,乃是因为这一天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拜月。早在周朝时期,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最开始的拜月仪式只是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到了唐宋时期,拜月开始在民间百姓之间流传,严肃的祭祀仪式逐渐变成了带有娱乐性质的盛会。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夜,当月亮升起之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里摆上供桌,焚香祈愿,供桌上摆放瓜果、月饼、红枣等祭品。据《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宋代十二三岁的孩子都会穿上成年人的服饰,在庭院里焚香拜月,男孩子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孩子祈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那么古人拜月到底是祭祀哪位神明呢?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古人认为月亮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说文解字》有云:“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月宫里有捣药的玉兔,有拿斧头伐桂的吴刚,还有偷吃仙药飞向月宫的嫦娥等等。古人祭拜的神明可不是嫦娥,而是一位道教女神太阴元君。小时候老人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用手去指月亮,就是对神明的敬畏。太阴元君,俗称为月神、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据《洞渊集》记载,太阴星君是月宫的太阴之精,司掌水府,明分昼夜,校籍众生,掌人魂魄,赐福消灾。道教有很多祭祀月神的斋醮活动,像《隋书·经籍志》记载:“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表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古代的年轻男女在热恋时会在月下盟誓定情,祈拜太阴星君,那些离家外出的人在分离时也会祈求太阴星君让两人早一点团圆。那么为何古人会有“男不拜月”的说法呢?像清代《燕京岁时记》中,对于中秋节是这么说的:“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从道家的阴阳学说来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刚的象征,月亮有阴柔的寓意,太阳月亮昼夜交替,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因此男性不适合来拜月。至于“女不祭灶”,则是跟另一种民俗活动——祭灶神有关。每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灶神要离开家宅去天庭向玉皇大帝奏职,详细禀报这一年这家人的善恶之事。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希望灶王爷能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不要将自己的过错说出来。之所以说女不祭灶,乃是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女性在家中的地位极低,这种祭祀灶神的大事只有男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