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村落实践调查发现嫁妆的有无与价值的多少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与女子在接受妻子家庭的生活、与两个联姻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息息相关。
重点展示了嫁妆的来源以及象征的多样性同时指出从民俗的角度而言嫁妆不是女性的财产继承方式,她的继承权始终是和婚姻捆绑在一起的,嫁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妻子的娘家人对她的爱和出嫁的不舍与留恋,同时嫁妆的质量还会对双方家庭的面子产生重大影响。
一、嫁妆在地方性的含义在缔造一段婚姻的时候,男女双方互相赠送礼品,在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当中是一个普遍的正常现象。在人类社会中男子向女子赠送礼金、礼品一般指的是新郎或者新郎的其他亲戚朋友赠送给新娘或者其亲戚的礼品一般有金钱或者贵金属,又或者是一些劳动形式的行为活动。她在女子将要出嫁的时候,女子的娘家人会向女子赠送各种物品或金币作为嫁妆,有的时候也包括提供给新郎亲戚的服务。通过在村庄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女子出嫁时的嫁妆的有无和多少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还包含了社会文化内涵,更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古话说:“闺女出嫁满屋空,儿娶媳妇满堂红”这句话就形象地描述了嫁妆能够鲜明地反映女子和男子之间的流动景象,建造房子是儿子娶媳妇的重要前期准备,房子在建好之后里面的物品则是由新娘来补充,一般包括生活用品,如沙发或衣柜等。女方的家属通常会在女子出嫁的时候附上嫁妆,嫁妆的贵重与多少,甚至是样式和加工方式都受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的影响,父母送给女儿的嫁妆,只是全部礼品的一部分,并不是礼品的全部。在上个世纪的嫁妆有小三件的说法:卧橱、柜、一对椅子。
除此之外,嫁妆里面还包含了一些其他物品,比如女子曾经用过的东西和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压岁钱,或者压柜钱,这些都会被作为女方的所有钱财全部打包成嫁妆随女子一起出嫁。
虽然嫁妆不能包括女子所有的物品,但是嫁妆在所有礼品中占绝大部分,简言之就是嫁妆基本决定了女方所有物品的价值和数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用嫁妆来衡量女子出嫁时娘家所赠送物品的数量。
女子在婆家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嫁妆的质量,例如自己是否可以在家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家务的一部分能否由丈夫承担,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妻子能否有权利去做最后的决定,是否有权利参与家庭经济的支配。而作为女方的父母则会认为自己的女儿能否在男方家里过得有尊严,所衡量的因素就是以上这些。民间这种嫁妆的多少对女儿在男方家里是否能够幸福有决定因素的观点实际上也是福利说的主要观点。
当然,在民间也有这样一句古话:“赔送不尽的闺女,过不尽的年”,民众认为给女儿的嫁妆完全是一种赔送的买卖,有的人认为嫁妆的赔送,可以多也可以少,日子能不能好过关键是在人,如果双方不和谐,就算女子的嫁妆就算再多也不会改变这种状况。而这恰恰也说明了民众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也会尽力赠送给女儿嫁妆,如果家里有就会给嫁妆尽量多给一些,方便女儿在婆家有可用的资源。
关于嫁妆有以下两种结论:第一,嫁妆是必需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二,它的数量是有规定的,对双方的家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女子出嫁时有没有嫁妆的区别是截然不同的,它的重要性不在它有没有或者有多少会影响女子在婆家的生活质量与幸福程度,而是会影响到男方和女方两个家庭的面子问题,以及婚姻的双方关系程度的问题。
童养媳确实是直接姻亲,但这种预先建立的姻亲与普通的订婚婚姻所形成的姻亲不同,它们不具有正常的亲属关系的功能,它们只是名义上的。
人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婚姻形式作为婚姻制度的补充形式,完全是无奈的决定。对于丈夫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在贫困的情况下获得一个媳妇。就是实现家庭的延续功能,让儿子有“家”。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说,在他们最贫困的时候把年幼的女儿送出去可能会减轻一些负担,并提供补偿。
把女儿送人当童养媳的父母和把女儿卖给别人的父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地位和威望已经低下了,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去看女儿。与此同时,他们失去了对她的权力,很难享受到正常女儿和女婿的孝顺和帮助。
一般情况下,童养媳的家庭和丈夫的家庭之间的物理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她在丈夫的家庭所遭受的痛苦可以很容易地传到她母亲的家庭。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交通困难也减少了接触。由于双方之间的互动太少,亲属关系结构的正常功能无法发挥。
通常来说童养媳的娘家和婆家之间物理距离非常远否则她在婆家所遭受到的一切很容易传到娘家耳朵里。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双方来往的困难也减少了彼此的联系。因为双方之间的来往很少亲属结构的正常功能无法发挥。
二、构成嫁妆的来源一种是新郎的聘礼。男人给彩礼的习俗在全国都很普遍。根据我在红山峪村的调研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男人给女人的钱和礼物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二是女人花在嫁妆上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女方给男方的嫁妆价值高于男方给女方的嫁妆价值,但差异不大。
二是女方父母对女方的爱,使嫁妆资金的支付超过男方给予的聘金。这种情况目前也比较普遍。
三是使用“添箱”这种习俗,添箱是家庭近亲和亲戚家赠送的各种礼物,但一般不过是买几个水果送几个盒子的盒子就叫“添箱”。除了8个水果盒,还有结婚礼物以及一些衣服和被褥。父母、阿姨、阿姨和姐姐也会给新娘衣柜里的钱和腰上的钱。其他亲戚、朋友和邻居也会送一定数量的水果盒。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娘们都有一群姐妹给她们送礼物,她们也会带一些特定的礼物。所有这些礼物都由父母自己装填,由新娘进行支配。一些饼干放在新娘的储物柜里,有些也会在婚礼当天食用。
三、嫁妆与女性继承权嫁妆是在女人结婚时带到男人家里的,然后我们要思考女人嫁妆的性质是什么?这是女人的财产吗?还是当生育权转移到男性家庭时作为丈夫完全控制的事情转移到男性家庭,就像女性结婚时转移到男性家庭一样?笔者认为,女性嫁妆的性质首先应该否定它是女性在父母去世前提前继承父母财产的一种方式。
由于中国传统的财产继承制度是单方面的,而不是双边的,基于父亲血缘关系,只要有儿子,女儿就不可能继承财产,女性被排斥在外。在未来,将是儿子继承父亲的衣钵,为祖先献上祭品。儿子将传宗接代,继承父母的财产,但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当女儿长大后,她用不同的名字结婚,不继承任何财产,也没有义务赡养父母。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赡养娘家父母的责任,只有在节日探望父母的义务。当我们比较女儿的嫁妆和儿子的继承权时,我们发现这种比较完全符合女儿探望父母的义务和儿子赡养父母的义务。
当婚姻被解除时,妇女不能从丈夫家里带走财产,除非是她自己的嫁妆,这表明即使在她生完孩子后,她也不能从丈夫家里带走财产。因此,可以说,女性的财产继承权始终与婚姻捆绑在一起。寡妇再婚,嫁妆以外的财产,无论房子是否也是生产资料,都不得拿走,否则会造成丈夫和母亲的两个家庭的矛盾。
结语:从家里带回来的压柜钱、压腰钱,还有结婚后要攒的钱,包括磕头、宝宝问候、儿童羊、压岁钱,还有烤蝎子、卖药等收入,如果大家庭需要,可以借,但以后一定也要归还,否则这将永远成为岳父媳妇手里的一个把柄。
一有矛盾,不给儿媳妇钱的事实,马上就成了扎在公公心里最锋利的匕首。对于接受妻子的家庭来说,房子是一样的,因为它需要修复,它永远属于这个家庭,它总是用家族的名字。但是带来嫁妆的妇女来自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姓氏。房子里不变的是主人的嫁妆。
嫁妆本质是老祖宗为了让亲情的一份传递,现在有的人为了面子动辄上千万上百万就变了味道,违背了老传统亲情的关怀人情世故成了攀比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