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怀旧的宇哥手打推出的《潮汕人过年习俗之正月初一:不扫地、大吉、飞龙、食饭唔食糜》一文,受到网友们的喜爱。
今晚,让我继续分享初二的事儿,关键词:大“算”、走仔会、拜井潮汕过年的网红菜——大“算”,其实就是大蒜,寓意有钱可以“算”
按照习俗,宇哥家里及祠堂,今天依然有拜祖。昨天拜祖,不需要纸钱,今天就需要了。一早,宇哥到祠堂拜祖,看到了一个宗亲摆放的祭品中有两根绿油油的植物,走近一看,是:大“算”。大“算”,其实就是大蒜。潮汕方言中,蒜与算同音,正月里,外出购物的人也喜欢买蒜回家,代表着接下来的一年生活财源广进,生意兴隆,有钱可以“算”。
你们瞧,大蒜,原本是简简单单的一样蔬菜,因为发音的关系,成了新年的“网红菜”。
顺便说一下甜食。昨晚,有网友留言,说正月初一他家吃了甜食。这个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宇哥觉得,它和正月里走亲友发红包一样,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昨晚才没有介绍到这一点。其实,我家初一也有吃甜食,今天也有吃,就是芋糖番薯糖,还有莲子汤。别说过年,平常做好事,宴请亲友,宴会上也会有“莲子汤”、“白果(银杏)汤”、“反砂芋”、“番薯糖”等等的甜食,而且一般是首道菜和倒数第二道菜上甜食,寓意“头甜尾甜”,自始至终甜蜜喜人。至于最后一道菜,是青菜,象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希望。
走仔会——就是回娘家,北方部分地方称为迎婿日、姑爷节
走仔,潮汕方言中指的是女儿。
正所谓树有根,水有源,饮水要思源。正月初二,女儿回娘家,这几乎是整个中国的习俗。姐妹们相聚娘家,故此,潮汕人称之为“走仔会”。
怀旧的宇哥九年前开始恋爱,结婚之前,准岳父大人找我座谈,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不管多忙,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每年正月初二一定要带妻子回娘家。这不,宇哥刚带着妻儿从岳父大人家回来,现在正在“码字”。
带着礼品到岳父岳母家,其中不能少的就是”大吉“。关于大吉,就是大橘,昨晚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言。
到了岳父岳母家,要说些祝福的话,也要教孩子向外公外婆说”新春快乐“、”新正如意“等等的话语,”利是“(红包)更是少不了。这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大人也会祝愿小孩子快高长大、读书聪明等等。
此外,岳父岳母还会准备丰盛的大餐宴请女儿女婿。按照以前的礼俗,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现在树立新风,一般是吃了中午饭,进行家庭聚会、娱乐,然后晚餐继续在娘家吃。喜气洋洋,共享天伦之乐!
拜井:古老的文化遗存
这里的井,包括旧时的水井,还有至今农村依然常见的水泵。
昨天说道潮汕地区由于处于省尾国角,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大部分现在的潮汕人的先祖,带来了很多传统习俗,又由于地域闭塞,文化习俗得以代代相传,而且潮汕有山有海有平原,所以潮汕人对鬼神是尤为笃信的。
旧时除夕,人们会“封井”,就是在当天晚上23点(子时开始)之前取好需要用的水,然后将水井盖上,后来有了水泵,就将水泵的头部(出水的部分)用塑料袋子包上。等到正月初二或者初三,用白米、白砂糖(盘子盛着米粒,呈圆锥状,上面放一个小碟子,碟子上盛着白砂糖,俗称“甜糖米头”)祭拜水井和水泵,烧三炷清香,三掼“银牌”(“纸钱”),虔诚地说:“井公井嬷保贺!”(意思是:井公公井婆婆保佑平安!),然后就把井开封,再往井水中撒一点白砂糖,寓意井水清冽甘甜。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活动。
我倒觉得,这是一份虔诚,是人们对自然的膜拜与感恩。
现在,农村几乎没有井了,仅存的,也大多数是荒井,这样的文化遗存,这样的仪式,机会没有了。
明天是初三,明天又会有什么习俗呢?明天,宇哥继续带你感受潮汕千年古镇棉湖及周边地区的新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