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啥意思既是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21248283623986&wfr=spider&for=pc

文·段宏刚

民间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在封建思想文化下诞生的一句金玉良言,对当下人们的生活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好女不观灯”字面意思是说:良家女子不应该在上元节(正月十五)晚上出去观看灯展,如果这样做,就违反了“三从四德”,会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若是没结婚的女子这样做了,甚至会嫁不出去。

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劝诫,二是关爱。

在封建思想下,确切地说在儒家思想下,所有人必须遵循“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前者是后者的领导,后者必须无条件服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五种道德品质。

封建社会里,由于妇女的地位很低,在家里不但没有什么话语权,甚至在言语、仪态和品行上,都要遵守更多的条条框框,于是,就专门对妇女制定了一套规矩,即“三从四德”。“三从”是:

没有出嫁的女子,必须对父亲唯命是从。

出嫁之后的女子,必须对丈夫百依百顺。

丈夫去世的女子,必须听从儿子的话。

“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就是说,妇女在品德、言行、仪容、能力和修养上,都要达到一定要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才可以嫁出去。

之所以对妇女这样严厉,是因为古代妇女没有职业,在经济上无法取得独立,只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尽可能减少抛头露面的机会,省得被别人说三道四。古代的妇女从小到老,分别由父亲、丈夫、儿子来养活,所以,必须服从他们的意志。

上元节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本该是外出游玩、散心的好时光,却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导致女性无法前去观赏,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好女不观灯”除过劝诫女性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抛头露面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提醒女性要注意自身安全。

因为在上元节夜晚,三教九流的人都会出动去看灯展,人群里边往往是龙蛇混杂,一些富家公子哥或者地痞恶霸夹杂其中,若不幸被他们遇到,有可能羊入虎口。

现代不少年轻女子喜欢晚上去夜店里蹦迪、K歌、泡吧,若被家长知道后,同样会引起担心,毕竟,这些地方鱼目混珠,危险系数较高,家长担心是关爱的体现,会苦口婆心地劝诫女儿少去这些地方活动。

“好男不鞭春”是说:有思想有主见的男人尽量不要在立春时节争着抢着去“鞭春”,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鞭春”是农耕文化下形成的一种精神信仰,因为古人种地靠天吃饭,在农闲时节就会举办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希望得到好收成。

“鞭春”通常在立春后进行,先由村里的匠人制作出一头牛的道具,或泥牛,或木牛,或草牛,然后把道具牛供奉起来,在旁边摆上祭品,人们围绕着牛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热闹。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男子会拿着皮鞭争抢着鞭打,希望把道具牛鞭打成活牛帮助自家耕种,谁打的次数越多,预示着来年的收成越好。

鞭打道具牛时,人人都想多鞭打几下,难免发生争抢、推搡、拥挤的场面,导致现场混乱,甚至发生口角,大打出手,喜庆场面就这样被搞砸了。

所以,一些人就劝告“好男不鞭春”,毕竟,“鞭春”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真正想获得好收成,还需依靠自己努力,靠天、靠别人都靠不住。

“好男不鞭春”还有一层意思,认为“鞭春”虽然是一种精神信仰和祈福活动,但容易被游手好闲的人所利用,以此为借口拒绝干农活,导致庄稼荒芜。好男儿应该树立鸿鹄之志,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鞭打道具牛上,这些事就由年长者来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4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