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夕月是什么意思古代春分,竟是与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祭祀和军事一直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用祭祀连接天地人,之后由此发展出来的礼制,也成为封建时代治国的框架之一。

作为农业古国,人们向来都是靠天吃饭,而作为指导人们农业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二十四节气,就像一本农业生活说明书一样,意义重大。

明日春分。关于春分,古代史籍有大量的记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

“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则记述:

“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载:

“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这些都对春分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生动的记述。

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春分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传统节日。

从周代起,在春分就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时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祭日也是为了祈求一年有个好收成。

祭月对应的是中秋节,而祭日对应的就是“春分”,所以,在古代,春分是和中秋节并列的传统节日。于是就有了“朝日夕月”。

祭日一般在早上,叫做“朝日”;祭月在晚上,称为“夕月”。祭祀时,一般用牲畜等祭品放在柴草上焚烧,让烟升入天空,和祭五帝的仪式相同。

汉武帝每天早上在殿下东向拜日;晚上,拜月。三国时魏明帝于二月朔日晨在东郊拜日,八月十五日晚在西郊拜月,以后逐步定为春分日晨在东郊拜日,秋分日夕在西郊拜月,由君主主祭。

人们往往会在春分这个节日或搞一些节庆活动,比如说“送春牛图”,“犒劳春牛”等等。因为在当时,牛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北方,擅长言唱的人会挨家挨户送“春牛图”,也就是一张年历,上面画着农夫赶着牛耕田的画。

每到一家他都能围绕牛唱出一些歌谣,内容形式诙谐有趣,常常引得人们哈哈大笑。这就是俗称的“说春”,说春人被叫作“春官”。

春官的唱词有这些:“牛角弯弯两边分,我说话来主人听。这张牛图送主人,抓紧时光搞备耕。修好农具换好种,阳雀一叫闹春耕。这张牛图送主人,秋来满坝是黄金。”

这是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春耕生产。

还有这样的:“耕田全靠牛力壮,早栽秧子谷先黄。不怕年中雨水广,牛强总要多打粮。

人力强来牛力壮,抢水打田也不慌。牛是农家宝中宝,喂养不好要遭殃。”这是提醒人们春耕生产要开始了,要好好爱护你家的耕牛。

春官吟唱的歌谣,既有劝耕之意,又有对主人的良好祝福,所以很受欢迎,春牛图也就送出去了,主人也会给小钱图个吉利。

而在江南地区,流行的是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一到,耕牛也就准备开始一年的劳作,主人用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希望新的一年耕牛能够多出力,这样才能多打粮。同时,还要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

节气里的四季(全四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购买

读者们,关于春分,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4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