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其中探亲类客流约占55%。
11亿多人为探亲而进行的大迁徙,足以彰显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在《论语·颜渊第十一章》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说,为政之要就是君臣父子各尽其道。
可以看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则在于父子间的孝老爱亲之道。
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里,在11亿人的大迁徙里,祭祖事亲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奉先思孝不忘祖。
我们的生命源于父母,父母生命又源于祖父母,追溯下去,我们的生命就来源于祖先。有先祖,才有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
《孝经》中说:“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意思是在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先,感念祖先恩德。
每年春节前夕,家人都要驱车多公里回老家上坟,祭奠祖辈已故之人。
通常上坟要带着香表、茶面水、水果、馒头、烟酒、纸钱,有时还有纸衣服、纸帽纸鞋。
到了坟上,摆好祭品后,面朝坟头跪成一排。烧祭纸钱,磕头祭拜,泼散祭品,整理墓地。
祭享祖先的整个过程不多说话,只能在心里默哀,感念祖德、感念亲恩,表达对生命来源的崇拜与敬畏。
二、孝养父母不忘恩。
《孝经》也说:“夫孝,始于事亲”,意思是说孝从侍奉父母开始,而侍奉父母从赡养开始。
正月初二,一位表哥来家里给我公公婆婆拜年,聊起了卧病在床已久的姑夫。
姑夫已80岁高龄,无收入,瘫卧在床,生活起居完全依靠他人照顾。
去年姑妈过世,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只能偶尔看望一下,日常照顾的重担就落在了三个儿子身上。
一开始,三个儿子轮流照顾。可是,大儿子种植温室大棚,二儿子搞农业合作社,整天围着各自的产业团团转,常常不能按时给姑夫吃饭,清理大小便等,姑夫得不到很好的照顾,身体每况愈下。
最后,三兄弟商量出一个方案,由大儿子、二儿子出钱,三儿子出力,姑夫的生活起居才得以恢复正常,身体也渐渐好转。
《论语·学而》说:“事父母,能竭其力。”
三位表哥能够按照各自的方式尽心竭力解决了侍奉父亲的晚年生活,也是尽到了基本的孝道。
三、劝谏父母有讲究。
《孝经》中,曾子问孔子说:“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先是反问:“这是什么话?”,接着又说:“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有焉得为孝乎?”
意思是说子女能够及时指出父母的错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才能防止父母陷于不义之境地。如果遇到不义之举,还盲目服从,这怎么能叫孝呢?
正月初三,与朋友们聚餐,一位朋友吐槽父亲酗酒之苦恼。
他父亲从年轻的时候就很爱喝酒,常常喝的酩酊大醉。如今,已经年过七十,每天早晨还是会一口气干完至少半斤白酒,整天处于微醺状态,意识模糊。
朋友十分担忧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在家时常常在电话里提醒少喝,但毫无作用。
春节期间在家,天天好言相劝,时刻陪伴监督,想办法分散注意力,才稍稍有了改变。
记忆中,自高中时起二十多年来,朋友就一直想方设法劝导父亲减少饮酒,虽然收效甚微,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正如《礼记》所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
也就是说,劝谏父母,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我想我的朋友做到了。
写在最后:
看似无形的孝,在这个春节里,化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以及生活的琐碎,但其中却饱含着感恩、责任和温情。
孝,就在身边。可能是恭展孝思一炷香,可能是侍奉父母一顿饭,也可能是提醒长辈爱惜身体,人人皆可尽伦尽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