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腊月不酿醋,正月不刨树,是啥

最近,有人在某问答平台上咨询“腊月不酿醋,正月不刨树”这句农村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由于在下才疏学浅,因此,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便向一位老农进行了请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

一、腊月不酿醋

腊月是农历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月份。

《独断》中称:“腊者,岁终大祭”。意思是说在腊月时需要进行“岁终之祭”。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一到了腊月,就会忙着狩猎,并准备用猎取的禽兽举办祭祀活动。因此,腊月又被称为“祭月”。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一是信仰天地;二是信仰祖先。因此,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一般都包括拜天地、祭神明这两项内容。

古代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也非常讲究,他们会用肉食、粮食、美酒等做祭品,用以“献祭”。同时,在“献祭”之前需要“净手”,用以表达对天地和神明的敬重之一。

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是由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我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8世纪时就已经有了醋的文字记载。据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而到了汉代的时候,醋已经开始普遍生产。因此,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调味品。

虽然醋是一种调味品,但醋有一种特别的酸味,而这种酸味中的“酸”非常容易与“穷酸”一词联系在一起。而人们一旦带着“穷酸样”去参加祭祀活动,就是对天地和神明的不尊重。基于此,民间便有了“腊月不酿醋”的说法。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腊月是很冷的一个月份,而酿醋是需要较高的温度的。如果在腊月酿醋,就会不利于谷物的发酵,从而容易导致酿醋失败。因此,才有了“腊月不酿醋”的说法。但具体哪种说法更为科学,现在很难考证。

二、正月不刨树

正月是农历一年的开端,在中国古代,正月还被称为建寅、孟春、杨月、太簇、泰月、春王等。

按照历法推算,在大部分情况下,正月的上旬或中旬就属于春季的开始,过不了多久,春天就会到来。

树木是一种植物。从广义上来讲,中等至高大的植物才能够被称为树木;而从狭义上来讲,凡是具有木质的茎的植物都被称为树木。

一般来说,树木在一年当中会经历这几个过程,即萌动、生长和休眠。在春季到来时,树木会开始萌动,而在夏秋季节,树木就到了快速生长期,但到了冬季时,树木就开始休眠。

萌动是指植物开始发芽,萌动一词出自《礼记·月令》中。树木在萌动之前,会将树体内的“体液”(也称营养成分)集聚在一起,用以助力树体发芽。而一旦树体内的“体液”形成了集聚现象,那么,其木质结构就会变得非常疏松,从而使树木的材质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材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就会降低树木的价值。为了不至于使树木贬值,农村便有了“正月不刨树”的说法。

以上所言,就是这句农村俗语的大概意思。

听了老农的解释后,我总算是弄明白了这句农村俗语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由此看来,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4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