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有一个官员姓吴,他本是某地县令,颇有政声,三年期满之后,因为他的表现良好,被派往北直隶的新城县为县令。
他到任几个月之后,这一天晚上,一个人在官衙里散步,突然看到一个人头戴毡笠,身着布衣,面目被熏得发黑,正在门口处徘徊。
看到此人,他以为是来报官的苦主,误入了县衙,就厉声喝道:“你是谁?怎么闯进这县衙之中,如有冤屈,明日再敲鸣冤鼓吧!”
哪知道这个人转过头,看到他的脸,冷冷一笑,说道:“看到吴大人健忘,认不得小民了!想不到大人到这里做官,我终于找到你了!今天我绝不饶了你!”
说罢从背上取出一根齐眉棍,朝吴大人扑了过来。
吴大人一介文官,哪见过这场面,他吓得跌倒在地,连滚带爬,引来了前衙的衙役,他们拿着家伙冲了上来,看到自己家大人倒在地上,连忙上前扶助,哪知道吴大人却说道:“快快将这狂徒给我捉起来,送到大牢里!”
衙役东瞅西瞅,什么也没有!就问道:“大人,您说的狂徒在什么地方!”
吴大人指着面前的一处空地,喝道:“这狂徒就在这里,你们都看不到?”
看到众人一脸茫然的样子,吴大人这才发现自己遇到鬼了,顿时身上的冷汗就冒了出来,他连忙让其中一个衙役将他扶起来,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哪知道那个人竟然也跟了进来,他手里拿着那根齐眉棍,站在吴大人的身边。
吴大人心里慌得一比,却无可奈何。
突然腹内一阵轰鸣,他这才想起,自己今天晚上竟滴水未进。就让丫鬟给他上饭,哪知道他刚刚端起一碗米粉,要大口朵颐,那人伸棍抵在了他的颔下,让他无法吞咽。他端起泡好的雨前龙井,只要啜一口,又被那人用棒抵住了下颔。
无奈之下,吴大人只能问道:“这位义士为何如此?”
那人又是冷冷一笑,悲愤地说道:“当年,你就是用这个办法害死了我,我今天不过是一报还一报罢了,让你也体验一下这种吃食在面前,却无法下咽的感觉。”
吴大人不明所以,竟忧惧成疾。衙役们请来了道士捉鬼,结果束手无策。他们出主意给吴大人换了一个房间,依旧如此。
眼看吴大人一天天地消瘦,众衙役急得都上了火。
这一天,吴大人刚刚醒来,发现身边没有那个人的影子,狂喜之下,端起一盘糕点放到了嘴边,那人就不知道从何处冒了出来,又用棍抵住了他的下颔,大骂道:“你还想着吃东西求活命吗?不可能了。”
就这样,一个七品的知县,竟然这饿死在县衙之内,成为本地的奇闻。
手下官员这样死去,知府大人心中不宁,派了一个推官来到断案。这个推官姓魏,是一个方正的好官,他仔细打量,甚至翻阅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其他异状,食物就摆在面前,没有下毒,为何这个吴大人就这样没了性命?
他又将所有的衙役,当事人叫了过来,问了一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当天晚上,他在吴大人的书上摆了一个空白的灵位,又摆了祭品,上了三柱香,祭道:“这位义士,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有何冤情,竟然害死一位朝廷命官。你如果在此,就托梦给我,不然,我上穷碧落下黄泉,都要索你性命!”
说罢,他饮了一杯酒,沉沉地睡去。
他刚刚入梦,就看到一个头戴毡笠,身穿布衣的汉子。他来到魏推官面前行了一个大礼,将事情的经过给讲了出来。
原来他是一个旅人,这一天来到吴大人之前任职的县城里卖兽皮。
哪知道当天夜里,有一个独行侠偷了县衙府库的官银一千两,逃之夭夭。衙役们追到了客栈边,这个盗贼消失不见。
因此这个客栈里所有的客人都被带到了大堂里问讯,而这个旅人由于是外地人,再加上形迹可疑,吴大人就将其抓了起来。
这个吴大人审案也颇有一套,他深知道,三木之下得到的供词肯定有问题,就换了一个手段,让人用一根棍子抵住这个旅人的下颔,让他喝不了水,吃不了东西,又饥又渴。逼他供出偷来的赃银藏在何处!
关键不是这个旅人偷的,他如何供得出来,就这样,不能吃不能喝,一下子饿了两天多,正好这个旅人有暗伤在身,就这样要了性命,没多久就断气了。
吴大人听说之后,得知这个旅人孤身一人,在本地没有亲朋好友,就让衙役将其拖到了乱葬岗,一领草席,就这样给埋了。
这个旅人受了天大的冤枉,心里不服,变成厉鬼,就回到索命。
魏推官醒来,他当即来到吴大人之前当县官的那个县,从一大堆卷宗中,找到了这个无名死者的卷宗,最终还原了事实的真相。
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这个魏推官长叹一声:“想不到一个官员,用刑太过,竟然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所以,没有事实,就不要枉下断语,毁人毁已啊!”
从此,这个魏推官办案更加仔细,因为他知道心事有因果报应,今天种下的因,就是明日的果。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