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现在称后母戊鼎从年3月出土、年6月正式面世到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大多数人只知道大鼎是殷商贵族祭祀的礼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其去世的母亲戊而制作的,至于具体用途恐怕都不甚了解。直到年9月,考古专家对司母戊鼎出土的地方进行考古发掘,展现出的惊悚场面才让人豁然明白:蒸煮人牲的头。大家都知道,殷商时期属于奴隶社会,统治者有非常野蛮的人祭和人殉习俗。人殉就是统治者去世后,将数量不等的战俘或奴隶杀死为死人陪葬,也叫殉葬,教科书里有详细的介绍。人祭教科书里介绍的不多,可能是因为过于血腥残忍了吧。人祭就是统治者在祭天、祭神、祭祖宗时,将数量不等的战俘或奴隶以各种残忍的手段杀死,以“食物”的形式奉献给神灵享用,又称人牲,一次杀人常多达数百上千人。人牲以西部落后的羌人部族为主,其他部族战俘或奴隶只占少部分,主要通过战争掠夺。早在年,主持编撰大型文献资料《甲骨文合集》的著名学者胡厚宣,就依据他所读到的片甲骨文统计出,殷墟人祭中,就有个是羌人。目前在殷墟周边发现的祭祀坑多达多个,坑内埋葬着数千具祭祀牺牲的遗骨,这些人牲大部分被砍杀,多为青壮年,还有妇女和儿童,每坑8—10人不等。据不完全统计,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人祭的甲骨有片,卜辞条,共用人牲人(前面说的是,应该是估算方式不同所致)。还发现相当部分用动物作为牺牲的兽祭坑。这只是根据存世的甲骨文统计,实际上不知要多多少倍。既然是将人牲做成食物让神灵享用,那残忍程度和制作花样就可想而知了。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事实上,羌人俘虏也确实常和牛、羊一起被杀死“卯”祭。制作方法常见的还有烧烤、滚汤炖烂、风干成腊肉等等,献祭的部位包括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这都是加工食物的方法,因为他们就是奉献给神灵的饮食。按照习俗,神明享用祭品时也施加了祝福,所以典礼结束之后,献祭者将分享祭品。在殷墟遗址中,不止一次出土过装着蒸熟的人头的青铜器皿。也就是说,像司母戊鼎这类祭祀用品,是用来蒸煮献祭人牲器官或头颅的!说到这里,再回过头来说出土司母戊鼎大墓的发掘情况。考古专家打开大墓后大失所望,大墓已经被盗掘一空,有价值的陪葬品荡然无存,墓葬中只留下22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头骨和38具殉葬人骨。由此不难推断,这22颗人头骨,极有可能就是用大鼎蒸煮熟后,放入墓穴中,供逝者亡魂享用的呢。谁能想到,这至尊国宝,不但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那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残酷人牲制度的见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