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是华夏民族的风俗,民间祭祀祖先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0/5970563.html

本文乃“所有的不辞而别”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清明节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中元节和寒食节并称中国的三大鬼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农历每年的三月初一前后(即公历四月初四至初六),因为这一天在三月,所以又叫三月节或踏青节。现在,一般把公历4月5日定为清明,但清明的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十日前十日后”的说法,即清明节的范围在这二十天之间。据传,清明节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这个礼仪流传到民间,百姓便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扫墓这样历代沿袭下来,就成了华夏民族的风俗。

清明节又叫三月节或踏青节

原本寒食节跟清明节是两个节日,但在唐朝时,将祭祀祖先、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其实,寒食节是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约在清明节前后,因为这两个节气的日子很接近,所以就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祭祖扫墓的习俗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有了。在东周的《孟子·齐人篇》里有这样的记载,一个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先生的墓前乞讨祭祀坟墓的祭品,成为时人耻笑的对象。可见,当时的扫墓之风非常盛行。唐玄宗时期,他下令把寒食扫墓为当时的“五礼”中的一礼,所以每到清明时节,“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扫墓蔚然成风。

寒食节

清明的习俗,首先是祭奠先人,上坟扫墓。在历史上,寒食当天是不能生火做饭的,全家要吃寒食,以此祭奠先人。在这一天,人们会给祖先上坟扫墓,铲除杂草,放上供品,在坟前点上香烛祷祝,点燃纸钱金锭,或者献上鲜花果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先人的追思与怀念有的祭拜,给先人行叩头礼有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饮酒;有的则在户外放风筝,相互间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有些妇女和孩子还就近把柳枝折下来,把给先人上供用的蒸食用柳条穿起来。有些人还把柳条编成箩圈往头上戴,因为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的说法。

清明扫墓

祭祀祖先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烧包袱”是主要形式之一。“包袱”就是包裹,就是家属从阳间寄往阴间的包裹。以前,南纸店里有卖“包袱皮”的,就是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种“包袱皮”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木刻版,用木版把纸的周围用梵文印上音译的《往生咒》中间是一朵莲座牌位,用于写收钱人的名讳,比如“已故王夫君讳明利老大人”字样,这既是包裹又是牌位。第二种是素包袱皮,上面除了中间有一张蓝色的签可以写亡人的名讳外,没有任何图案。它也可以做主牌用。包袱里放什么东西呢?

清明祭祖

主要是冥钱之类。比如大烧纸,九K白纸,用圆钱在纸上比画着,砸上四行印痕,每一行有五枚;冥币,这是人间有了钱票之后仿制的,上面印着“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并有都城的图案,而且冥币的票面金额巨大,《往生咒》印在背面;假洋钱,用硬纸做心,银箔包外,压着与现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往生钱,《往生咒》被红色印在黄表纸上,成一元钱状;元宝、裸子,它们都是用金银箔纸叠成的,有的还用线穿成串,下面还缀着一个彩纸穗。在以前,不管是家庭贫富,都会在清明节烧包袱。

清明烧纸

清明节当天,家属们在祠堂或者家里的正屋设置供案,把准备好的包袱放在正中央,前面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香烛等物。先是全家老小,按照尊卑长幼行礼,然后在门外将包袱焚化。在烧包袱的时候,要划一个大圈,按照坟地的方向留下一个缺口。先在圈外烧个三五张纸,这叫“打发外祟”。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要携带家眷,或乘车或坐轿,亲自到坟茔上去祭扫。还要对坟茔进行修整,或者象征性地在坟茔上添点儿土,还在上面压一些纸钱,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意思是告诉别人,这个坟的主人还有后人健在。

祠堂

在我国有普遍在清明时节扫墓的风俗。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虽然已经到了春天,由于只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又受不了寒冷,为了防止吃寒凉的食物伤身体,就生出了踏青、郊游、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动,这样,一些老弱妇孺就可以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抵抗力也增强了。所以说,清明节不但有祭祖扫墓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健身活动,清明节不仅能追思先人,还能愉快地欣赏春天的美景。既能祭祀先人,又能见到春天的亮丽,这实在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5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