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祭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很重要的仪式。其中的习俗,就是后辈们拿着瓜果、馒头、糕点之类的东西,去祭拜先人,除掉杂草,修缮一下先人的坟墓,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祭拜先人,祈求先人保佑。
至于进贡之后的东西,有些人觉得没有什么,就会将其带回家,有些人却不想带回去。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饿死不吃坟前贡”是什么道理呢?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一、“饿死不吃坟前贡”具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清明节,中元节,这些祭祖用的节日里,用来祭拜祖先的食物,是不允许吃的。哪怕是在非常饿的时候,也不可以拿回去食用。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风俗,扫墓、祭祖之后,都会将祭品放在坟头上,而不是拿回家吃。
二、为什么不能带回家?
1、对死者的不敬
在中国,“死者为大”,人们要带着崇敬和敬畏的心情去送别,祭奠他们。因此,每当清明节或者是中元节,人们都会购买一些祭品来祭拜逝者,也算是对逝去之人的怀念。
其中不仅有纸制的房屋和家具,也有真正的猪肉、牛羊肉、馒头、新鲜水果等食品。亲属们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吃得好,住得舒服,以示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所以,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回家吃掉,那就等于是与逝去之人抢夺食物,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更是对死者的不敬。
2、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祭祀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山林中举行,所以这里的树木很多,树枝上也有一些非常脏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小虫子。再加上上坟、祭拜的时候,都是要烧纸的,因此,会有非常多的灰尘,再加上鞭炮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会落在祭拜的食物上面,吃了这些东西,会对我们的身体有影响。
曾经就有过这种传说,有人从坟墓里偷拿贡品吃,然后就会拉肚子。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鬼神之力,而是因为贡品不干净,才会让人拉肚子。所以,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3、背离礼节
清明节上坟是一项祭祀活动,献上祭品是对先人的一种敬意,也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如果把祭品带回家,那就丧失了对先人的敬意。清明节的礼仪和宗教信仰非常多,并且还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仪式。虽然不同的地方,仪式都不一样,但是仪式依然很重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尊敬,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贡品在祭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把贡品带回去,那就是对祭祀的一种亵渎。
总的来说,这只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说法,可信可不信。而且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大家的生活也都变好了,已经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了,没必要去坟前偷贡品来充饥,因此也没有人再动贡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