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人祭史上最狂,活人和猪牛羊一样都是祭

天坛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皇家祭祀场所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对神灵的祭祀活动。而在殷商文化中,上到军国大事,下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每当作出重要决定与选择之时,都要占卜吉凶,祭祀先祖,以求神灵庇佑。

祭祀需要祭品,以显示祭者的虔诚。在商代人的信仰当中,祭品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往往会影响到祭祀的效果。通常的祭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人类圈养的牛、羊、豕(猪)等动物牺牲,二是玉帛、粮食以及酒水等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祭品,那就是活生生的人!在殷商文化中,人是所有祭品中最珍贵且实用的一种。

祭祀场面

01人祭是怎么来的

用活人祭祀,现在听起来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在商代以及更早的时候,人祭是习以为常。

如此残忍的风俗习惯,与原始社会人类存在的食人之风有关(人吃人)。这里的食人之风,并不是历史上因为天灾引发的“以人相食”的人间惨剧,仅仅只是生物生存繁衍的本能,毕竟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也是一步步从原始时代进化演变而来的。

原始社会生活图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野蛮的食人之风消失了。但是它作为一种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社会现象,却遗留下来,也就是奴隶社会普遍存在的用活人当祭品的风俗。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西安半坡遗址(—年前),是国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遗址,考古学者在一处房子的遗迹下面发现了一个被砍下的人头骨,旁边还放着一个陶罐。出土在房子下的陶制品,是祭祀所用,那么旁边这“有意”留下的头骨,很明显就是此次祭祀中的祭品了。

半坡遗址复原图

到了更近的龙山文化,在诸多圆形的大坑里,埋葬着多具男女老少的尸骨,还有其他的动物祭品,这是人祭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殷商时期,这样的人祭大坑规模形制越来越大,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殷墟王陵遗址内的祭祀坑

人祭有什么意义呢?

像半坡那样,在房屋或建筑之下放置头骨,这是因为当时居住的房屋很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这使得他们对自然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在建造房屋时杀人祭祀,求得神灵庇佑。

像龙山文化那样,在圆形的大坑里面,男女老少尸骨数量不一,而且还有其他祭品,并且多在房屋住所周围。从土层的堆积而言,有的多达五六层,时间也不是一样的,这说明这样的圆形大坑是当时专门用来人祭的场所,而不是墓葬坑。

这样的习惯一直从龙山文化延续到殷商时期,到周代逐渐消失。而这一时期的人祭现象,用途也很明确,就是祭祀先祖与自然神灵,求得活着的人平安幸福。

安阳殷墟

02商代炽盛的人祭之风

中国历史上的人祭现象,从原始时代不断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到商代达到了顶峰。

甲骨文记载了商代诸多历史大事。在年之前发现的甲骨文中,有片提到了人祭。从数量上讲,最多达到了人。一次祭祀,就杀死多人作为祭品,这样的大手笔难以想象。

从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这年间,可计算的“用人”数量达到人。另外还有条卜辞没有记载人祭的人数,按照每条甲骨卜辞最少一人计算,两者相加可达近10人。

刻有文字的甲骨

在安阳殷墟为中心发现的人祭大坑数不胜数,这都说明商代对用人祭祀达到了痴狂的地步。

为何商代人祭之风如此炽烈呢?《礼记》中孔子曾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信仰特点,其中商人的特点是“尊神”,即尊崇先祖神灵。商王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甲骨占卜,求问神灵是否可行,并且祈祷保佑。

在这样一种尊神的信仰驱使下,殷商贵族对祭祀的要求非常高。牛、羊等动物祭品动辄上千,为了表达对神的敬意,最为宝贵的人祭也自然不会缺少。

在商代人的意识当中,人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生活。这样的意识直至今天也有不少人遵守,在祭拜神灵的同时,也会带去不少祭品,使其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中衣食无忧。而在商代,贵族生前除了衣食钱财之外,还有特殊的服务群体——奴隶,所以就祭祀活人,为死去的先祖补充奴隶。

安阳殷墟考古现场

另外,殷商贵族“尊神事鬼”,不惜大量杀死活人以祭祀死人,不仅是为了理想世界,也有现实的考虑。统治者通过尊神祭祀活动,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披上神灵的外衣,实现权力的神圣化,从而控制普通民众。

西周代商之后,周人的文化习俗与商人差别很大,并没有像商人这样有浓厚的“尊神”情结;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周人也比商人高明许多。无论是现实还是意识形态中,周人对鬼神之事并没有殷商那么狂热,而大规模的人祭现象也逐渐消失。

影视剧中的殷商人物形象

03文史君说

商人对祭祀的尊崇,是后人无法想象的。除了先公先祖,商人对于电闪雷鸣、刮风下雨、日升日落等自然现象都进行占卜与祭祀。在殷商的祭祀系统之中,有祖先神灵和自然神灵两大类别。这样的祭祀习惯,对后世的祭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国人祭祀活动中,对祖先的祭祀和自然的祭祀仍然占着主体地位。只不过,用活人作为祭品的人祭现象,却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了。

04参考文献

杨升南:《商代人牲身份的再考察》,《历史研究,年第1期。

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文物》年第7期。

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文物》年第8期。

(作者:浩然文史·玉米酱)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5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