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宋朝清明节举家出城祭祖,倾城郊外

宋朝,一个典雅、别致的朝代,如果用色系形容它的调性,那我觉得非最近几年大火的“莫兰迪”色系,自带滤镜效果,低调、高雅!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天清地明的时节,因为疫情的影响,清明节假期大家还是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文明祭祀,继续家里蹲。为排解大家忧思,今日奉上“宋朝清明节图鉴”,我们一起探究宋朝清明节。

01举家出城祭祖

宋人陈元靓在其编撰的《岁时广记》中记载,“清明节前两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反假七日”。记载北宋汴京百姓生活、风物的《东京梦华录》里同样记载,“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

从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如今被很多人混淆的清明节和寒食节其实不是一个节日。寒食节是冬至后的地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则是寒食节后第三天。这两个节日凑在一起,宋朝就有了七天的法定假期。

唐朝杜牧曾有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见回乡扫墓是清明节这个节日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主题。在宋朝有个习俗,“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这里的“此日”指的就是清明节,“新坟”是必须在清明节祭拜的,这个习俗现在仍然在很多地区沿袭,于是汴京城的百姓会在提前举家出城,扫墓祭祖。

祭祀

除了老百姓要到郊外祭祖,皇家在半个月前就会安排子孙去祭拜皇陵,清明节当天宫中还会排除祭祀的人员、车马前去奉先寺和道者院,祭祀宫嫔们的坟墓。皇家气派不用说,一色的青色车幔,铜饰车身,浩浩荡荡,竟也成为了清明节汴京城的一道“风景”。

郊外市集

寒食、清明节期间,大街上的食肆会供应时令美食,像是稠汤、麦饼、乳酪、乳饼等;为了迎合人们祭祀的需要,纸扎店会当街将祭祀用品摆成楼阁形状让大家驻足、购买,凡是出城的人都会带上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02倾城欢乐踏青

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在宋朝也是出城踏青的好日子。大宋的清明节的“踏青活动”多火爆,景色多优美,“奉旨作词”的柳永的一首《木兰花慢》就可以说明一二了。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汴京城外的桐花开得烂漫,突如其来的淅沥小雨过后,郊外真的是合了清明的节气,天清地明,如同被春雨洗涤过一般。杏红柳绿,桃花盛开,风景如画,出城祭祀的、举家踏青的人几乎倾城而动,城外的马车一辆接一辆,和煦的春风中飘来管乐生,万家齐奏啊。

和陈与义的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相同的是,柳永也提到了郊外的少女们扑蝶采花,好不快活。歌舞伎们也在人群中嬉笑玩闹,和客人们招呼往来,如同元宵节的灯会一样,有人专门出来拾捡美女们玩笑间掉落的钗环,美女们真是多啊!有美女的地方就有人为之倾倒,柳永这种风流才子欣赏美人的同时纵情畅饮,不醉不休,大家都平着明日醉卧画堂。

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汴京城外还有好些专门供游人玩乐、赏景的园子,类似今天的公园,有的更是提供食宿,只为让大家玩得好!于是,园子内外大家就会听到少女们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少年们蹴鞠的吆喝声,就只是想想便能被那份欢乐所感染。

很多家庭会在日暮时分赶着回程,带着郊外买来的枣、炊饼、名花、掉刀、鸭蛋、小鸡等“门外土仪”,像是向街坊四邻展示今天踏青外所获。

清明假期期间,宋朝的各类军士们会排着整齐的队伍,骑马奏乐,到处游玩,《东京梦华录》将这类活动称为“摔脚”,这些队伍走到哪都是驻足观看的人,同样是京城里一道亮丽风景!

03老严说

宋朝扫墓的习俗和现在我们的习俗很像,一个是清除杂草,为坟头修缮、培上新土,其次就是带上美味佳肴祭祀祖先;其实无论是哪种行为都是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年疫情影响,国家号召文明扫墓、“网上”祭奠,我们都该理解,毕竟形式可以表明怀念,但内心的怀念代表一切!

清明节来临之际,除了怀念祖宗、先人,也请大家记住疫情、救火中为了保护我们牺牲的医护人员、战士、基层工作者,向他们致敬!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5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